研修課程
第一、理解角色的涵義,清晰定位班組長角色,修正角色行為,促進角色轉換;
1、管理理論中四大經典角色定位:系統制定者、角色扮演者、計劃執行者、績效實現者。
2、基于理論的管理角色認知:管理者是管事理人的統籌與執行者。
1)管事是科學,需要量化、具體、標準、規范。
2)理人是藝術,需要識別、針對、親情、人性。
一個案例,告訴您什么是管事。
一個工具,告訴您如何理人。
3、班組長的角色定位
1)必須顛覆的班組長“兵頭將尾”角色。
2)班組長是名副其實的管理者。
3)班組長的四大管理難點及境遇分析。
4、重新定義班組長的管理角色與行為。
1)重新定位職業位置。
2)重新定位班組價值。
3)重新定位自身發展。
第二、系統了解現場管理體系,明確各層級職責邊界
1、必須準確認識——現場,不是工作地點,而是工作增值的地方。
2、追根溯源,工作增值只有兩個途徑:降本增效。
3、現場管理的五要素識別:人、資、料、法、環。
4、精益現場管理四大理念:價值、過程、尊重、改進。
5、現場管理的班組職責與要務:目標、重復、參與。
行動學習:一個實務,理清現場管理的要點與職責。
第三、明確界定班組長日常管理中的工作職責;
1、班組管理的四大職責:品質、效率、安全、人員培養。
2、控制班組品質的兩大方法:精益事、精良人。
3、提升班組效率的兩大方法:計劃事、錘煉人。
4、確保班組安全的兩大方法:識別要素、控制執行。
5、有效培養班組人員的兩大方法:四象限識別法、針對輔導法。
案例研討:豐田事如何籌劃和執行班組工作職責的?
第四、掌握自我提升計劃制定的方法。
1、一個親身經歷的震撼實施,告訴您什么是計劃管理。
2、計劃管理的宏觀方法:平衡計分卡。
3、計劃管理的中觀方法:PDCA。
4、計劃管理的微觀方法:5W2H28法。
第五、明確班組管理中做事與育人之間的邏輯關系;
1、在班組管理中磨——精益事,精良人。
2、用精益的事,甄選和錘煉精良的人。
3、用精良的人,補益和促進精益的人。
4、事件,是激勵人最好的契機。
案例研討:聯想——人才都是折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