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第一章:如何將傳統倉儲功能向物流現場管理與服務功能轉化 1.物流的概念、分類、重要性及發展趨勢 2.幾個比較新的概念–JIT/VMI/Postpone/RFID… 3.企業倉儲與物流關系密不可分 4.企業倉庫選址戰略 5.將傳統倉儲功能向物流現場管理功能轉化 6.倉儲管理職責的再定位發揮倉儲部門的物料控制、庫位規劃利用、信息溝通與配送服務的作用 | 第二章:倉儲管理 1.倉儲合理化標志 2.庫存的分類及庫存的弊端 3.倉庫物流規劃 如何根據儲存貨物的特點,合理設置貨架、平庫的比例與布局 如何進行倉庫儲存能力規劃,確保倉儲設施的安全和提高庫為利用率 4.倉儲管理流程分析入庫,出庫與倉庫管理(某公司入庫運作的不規范導致海關手冊賬目不平) 5.倉儲管理與5S 如何根據物料性質、保管要求和需求特點進行分區分類儲存 如何發揮倉儲主動溝通信息的作用,提高庫位利用率 如何根據產品不同物料的采購周期、體積、重量及消耗的特點合理分配庫位。(案例分析:“產量增加三倍,倉庫未增加”)。 倉庫利用率與存貨周轉率的評價 倉庫5S 6.備品備件管理 –普遍存在的難題、計劃方法、如何解決需求不確定性與庫存控制的矛盾,Maximo系統 7.發揮倉儲部門把關作用的問題(案例:某公司如何倉儲部門如何把好驗收關,為供應商考核提供依據成功案例) 8.倉庫盤點–分類,目的及方法.庫存盈虧的原因、預防與處理 9.物流倉儲管理的安全問題(案例分析)? 倉儲安全管理:職責分離,風險分析與控制,完善程序的建立(杜絕借料等),倉儲程序的控制點 |
第三章:庫存控制 1.預測與預測系統影響庫存控制 2.推動式和拉動式生產系統? 2.庫存控制系統流程? 3.庫存管理與控制的中心問題? 4.經濟訂購批量(EOQ) 5.EOQ與JIT 6.確定型庫存控制與隨機型庫存控制 7.判斷庫存控制有效性的績效評估 | 第四章:存貨驅動成本與供應鏈 1.存貨驅動成本及結構? 2.利用存貨驅動成本做分析? 3.案例分析:HP(數碼相機,打印機,個人電腦) 4.案例分析:四川長虹電器 5.產品制造銷售的金字塔? 6.功能型與創新型產品與供應鏈的匹配 7.設計理想的供應鏈/庫存系統 |
第五章:物料需求控制 1.MRP與生產計劃流程 2.幾個MRP相關的概念:主生產計劃、BOM、提前期 3.MRP的解決方案考慮安全庫存 4.MRP的解決方案考慮訂購批量? 5.實戰演習:MRP解決方案 | 第六章:倉儲管理業績評估 1.收貨循環時間 2.收貨差異及差異處理時間 3.發料循環時間 4.數據的精確性 5.庫存差異 |
第七章:倉庫管理成本控制和降低的幾個關鍵點 1.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綜合利用 2.材料的回收利用 3.廢物的管理 4.員工加班控制 5.輔料的使用和采購 6.倉庫的利用率 | 第八章:供應鏈管理 1.供應鏈的定義及優化 2.供應鏈的范圍及兩類供應鏈的比較? 3.標準供應鏈運營參考模型 4.建立整合型的供應鏈 5.全球供應鏈的演變(1970年以前到2000年以后) 6.供應鏈的復雜性 7.供應鏈的失誤分析(Nike/Cisco/HP案例分析) 8.通過供應鏈參與競爭 9.面對供應鏈的新趨勢我們能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