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課程背景:
1.戴明博士協助日本二戰后的經濟復蘇,有非常驚人的成效,其中最成功的便是QCC(品管圈),從QCC又延伸展開有提案制度、QC七手法、5S活動,從QCC往上升華有QC工程表、QFD、精益生產…等,QCC在日本初期推出之際,都是員工自動自發,不拿加班費,加班加點地學習和改善,所以日本戰后的經濟復蘇不是偶然的,是全員全民全國拼斗出來的,勉勵有志青年努力自學.
2.QCC表現在尊重人性,使人在工作上有機會激發潛在的智慧和創造力,透過群策群力,相互教育增進團隊和諧,產生共同愿景,使企業永繼燦爛經營,QCC是一種最好的團隊學習活動。
適合對象:
各部門的各階層全體員工
時數:
1.本課程培訓:14小時
2.圈員,圈長及干部培訓:另議
3.品管圈活動輔導:診斷后規劃
課程效益:
1.品管圈活動介紹:讓學員了解何謂品管圈?如何動作圈會?圈會的精神,作法,目標,編組登記,在這章中,都會一一介紹,使得圈會的效益不致于「落空」,流于形式.
2.如何提出現場的問題點:
2.1通常,問題的本身并不是問題點,它也許只是一個現象,例如:頭痛本身并不是問題點,它可能是高血壓引起,也可能是感冒引起,問題的本身尚在潛伏中.所以,本課程指導學員如何透過五五法(或稱5個WHY法)來闡述現象→問題→原因→根本原因→對策等的連鎖應.
2.2本課程同時也會指導學員如何把現場問題點提出來的一些具體步驟,以及這些步驟的重點,做法,包括了:
A.維持與改善(改正與改進)的差異與互動.
B.現場問題點的針對性描述方法.
C.提出問題點的要領.
D.圈會活動題目如何決定.
E.問題點一覽表如何制作,如何使用.
F.圈會活動題目選定的理由,以及選題理由的做法.
G.指導學員如何做好階段活動的目標以及最終的目標.主要的是,如何把品質要素轉換成量化的品質特性的過程.
最后,指導學員如何以特圖或其它更細部的工具或方法,來安排合理的進度
課程目標:
依QC-STORY程序,將每次圈會實施要點,所用QC手法,教育內容及實際演練做深入淺出的介紹,并納入廠史資料庫使有意推行品管圈活動之團體,能在最短時間,協助解決推行上的瓶頸,并建立永久性的資料的庫,使企業文化,品質活動,品質持續改善能成為永續的日?;顒?,日日新,茍日新,日新月異,永無止境地創新進步與成長,領先同業。本課程規劃為12個步驟。
授課方式:
1.電化教學
2.案例說明
3.演練及討論
4.Q&A及意見交流
5.測驗(課前與課后)
課程效益:
1.決定影響問題點的要因:
A.通常,問題如果已經浮現,也就是說,如果問題點的描述十分正確,簡明或點切的話,那么,問題的本身,便已解決了一半.所以,本課程指導學員如何抽絲殺網地,一步一步地把問題點抓住.
B.一個企業之所以無法改善問題,主要的原因是員工或干部,或工程師沒有把問題點找對.本章對QC story的成敗,影響最大.
2.如何把握影響問題點的事實及觀察現場:
A.通常,現場人員都不是技術或工程人員,多半都只是管理或督導人員,在專業領域的技術或工藝素養都比較欠缺.
B.因此,本課程指導學員用什么方法來把握住問題點的「事實」,比如用兩刀論法的「是」與「不是」來分類,來層別.當然,本課程遠今介紹更多的方法.
C.本章節的主要細目如下:
a)如何掌握事實
b)如何了解、制作及善用查核表
c)設計查核表的注意事項
3.收集數據、了解事實狀況:
A.有一點知識的人都知道,「數字是有陷阱的」,如果不小心,因為如果設計收集數據的方法錯誤,或計算錯誤,就會錯用數據,造成誤判,更甚者,造成損失.
B.本課程指導學員采用何種正確的,具有代表性能數據收集方法,使數據能夠真正反應出事實狀況.
4.把握影響問題點的重要因素:
A.解決問題之前,必需先了解問題,以及了解這件事的發生過程,在工程上講,它叫做「功能樹」.首先要知道工程或制程過程上,為什么要如此做?如果沒有如此做
課程內容:
1.品管圈活動介紹
1.1何謂品管圈1.2品管圈的精神作業目標
2.如何提出現場的問題點
2.1維持與改善2.2現場問題法
2.3提出問題的要領2.4活動題目的決定
2.5問題一覽表的作成2.6活動題目選定理由
2.7活動目標的決定2.8活動計劃之擬定
3.決定影響問題點的要因
3.1何謂特性要因圖3.2特性要因圖的書法
3.3特性要因圖的用途3.4特性要因圖的特點
3.5何謂腦力激蕩術3.6腦力激蕩術的四大原則
3.7腦力激蕩術的實施3.8腦力激蕩術的效果
4.如何把握問特性要因圖的題點的事實及觀察現場
4.1把握事實觀察現場4.2何謂查檢表
4.3查檢表的特征4.4設計查檢表的要點
4.5查檢表的種類4.6設計查檢表時須先考慮事項
4.7查檢表的設計步驟4.8設計查檢表時應注意事項
5.了解事實狀況—收集數據
5.1收集數據的重要性5.2收集數據的目的
5.3表示作業結果的數據5.4表示原因的狀態或條件的數據
5.5數據的種類5.6收集數據的步驟
5.7收集數據應注意事項
6.如何把握影響問題點的重要要因
6.1把握重要要因6.2何謂柏拉圖
6.3柏拉圖的作法6.4柏拉圖分析的要領
6.5何謂直方圖6.6直方圖的作法
6.7何謂層別法6.8層別法的要領
7.如何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7.1改善的觀念7.2提出對策的想法
7.3提出對策的步驟7.4提出對策應注意事項
7.5整理改善對策7.6提出對策的技巧
7.7對策實施計劃的擬定7.8對策實施計劃書
8.對策之實施
8.1改善對策之試行8.2改善對策之檢討
8.3實施改善對策之要領
8.4實施改善對策之注意事項8.5何謂提案制度
8.5提案制度的目的8.7提案的范圍
8.8品管圈圈會的提案風氣
9.效果確認及推移圖使用注意事項
9.1效果確認的目的9.2效果確認之先決條件
9.3確認效果的要領9.4確認效果應注意事項
9.5何謂推移圖9.6推移圖之制作方法
9.7推移圖之種類9.8效果確認及推移圖使用注意事項
10.標準化與維持效果
10.1維持效果的重要10.2何謂標準化
10.3標準化的目的10.4標準化體系
10.5標準分類10.6擬定標準書應注意事項
10.7品管圈活動與標準化10.8作業標準的入改訂
11.成果如何比較及資料整理
11.1成果比較的意義11.2成果比較的要領
11.3有形成果比較的主要項目11.4有形成果的計算
11.5無形成果的比較11.6成果比較表示方式
11.7整理成果報告書的目的11.8成果報告書的內容
12.發表與交流(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