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1、IE的基本手法奠基在價值工程與人因工程上,它是自然動作,力學動作與防誤動作的結合,是增加企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提升,評估與管控最切合實際的作法,做好了IE七法的合理化,
2、特定公司的要求,現場工作績效的效率與效果的評估與管控才有實質的價值.也才能有效地配合工作教導與工作改善,為企業減少大量的浪費,創造更多的利潤。
各階層及各部門的現場管理、督導及技術人員時數:
14小時-21小時
1、如何利用及做好防誤法(愚巧法)
2、如何利用動作改善的四原則
3、認識過程的功用及做法
4、深入了解五五法的自變數與應變數的因果關系:y=f(x),即6σ管理的基礎法則
5、深入了解人機工程,善用人機力學及規避人機缺陷
6、提升雙手萬能的利用
7、善用『工作抽查』的效果
授課方式:
1.電化教學
2.案例說明
3.Q&A及意見交流
4.測驗(課前與課后)
1.防錯法:(3.5時)
1.1又叫防呆法,偵錯法(Fool-proof),它是一種技術性的源頭管理,籍助防呆的技術,使生產作業中由于人、機、料、法、環境等因素而造成的人為無意識錯誤的發生機率成為零,它是在產品設計及生產制造技術設計階段就Design in(設計進去)的技術方法。通常,在生產線上,這種防錯法是改善質量最有效的方法。
1.2例如:
A.行為上:高架橋或高速公路可以完全避免闖紅綠燈;
B.秩序上:單行道可以避免車輛擁擠;
C.管理上:后工序不接受上工序的不良品;
D.插Pin:依插PIN數量;或依插PIN順序,或依插PIN大小,或依插PIN遠近(距離)或形狀來防止插錯;
E.斷PIN:用光電偵測,一旦有端子斷PIN就會停機或篩選出來;
F.沖壓:用極敏感的光電管防止手指被沖壓機打斷;
1.3教導學員采用四種基本原則:
動作輕松,不需技能,不會有危險,不依賴感觀的作業治工具設計,是生技的最佳改善方法之一。
2.動作改善:(2小時)
2.1基本原則是省力、省時、舒適及簡化
2.2動作改善有40多種,舉其主要的有:
A雙手法,及其特性
B重力加速法,例:釘釘子
C順序法
D以撥動取代拿取
E電子稱法
F照明度
G工作高度、坐姿
2.3講師以經驗將每種方法舉例,用在生產作業中,例:袋裝殘物方法,簡化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方法,合并工作方法等。
3.流程法:(2小時)
3.1這是ISO9001/2000年版很重要的要求,講師指導學員如何利用流程圖取代表述或言詞敘述;
3.2流程圖有接口及因果關系,用在質量控制計劃及程序文章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化解「作業員流動率大」的難點;
4.五五法:(2小時)
4.1也就是歐美人稱為5個WHY的原則,意思是,一個問題發生之后,細部展開在五個介面及五個深度的方向去整體展開,是因果關系圖的最佳比喻方法;
4.2講師利用五五法及層別圖形,失效樹,魚骨圖,關連圖,系統圖來搭配,使技術人員及品管人員的邏輯思維力能面面顧及。不疏失細節,或找不到真因;
4.3五五法的使用原則十則的說明:
A.相反D.例外G.替代J.定數
B.并圖E.集合H.模仿
C.大小F.更換I.水平
5.人機法:(2小時)
5.1它是緣自人因工程學,關注生產作業時,任何設備、按鈕、動作、距離、高度、重力、顏色等等,都要能適應人的操作方便,使人能發揮更高的效率,從原來的一人一機,到一人二機,一人三機等,效率增加數倍,成本大量減少,減少精益生產的七大浪費,創造利潤。
5.2講員例舉,如何使人與機器設備融合為一體,并做最適化的配合,減少遲滯的浪費,使平準化達到最佳化。
6.雙手法:(1.5小時)
6.1簡單地講就是善加利用雙手雙腳,使人的四肢發揮全部的功能;
6.2講師例舉雙手雙腳作業的可行性,使學員能夠舉一反三,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
7.工作抽查:(1.5小時
7.1抽查的有效性研究;
7.2抽查以量化取代打√打×的無效做法;
7.3抽查的關鍵時刻、控制點與有效數據的獲得等方法。
課前考試(09:00-09:10) | |
1.防止錯誤法(防錯法)(Fool-Proof)(09:10-12:00) 1.1目的(09:10-09:50) 1.2俱體意義 1.3基本四原則(10:00-10:50) 1.4導入之進行步驟 1.4.1發現人為疏忽 1.4.2設定目標,制訂實施計劃 1.4.3調查人為疏忽的原因 1.4.4提出防錯法的改善案 1.4.5實施改善案 1.4.6確認活動成果 1.4.7維持管制狀態 1.5應用原理八則(11:00-12:00) 1.5.1保險原理1.5.5復制原理 1.5.2自動原理1.5.6層別原理 1.5.3相符原理1.5.7警告原理 1.5.4順序原理1.5.8緩和原理 1.6案例說明 | 2.動作改善法的主要原則(13:00-14:50) 2.1動改法四原則(13:00-13:30) 2.2人體運用的十五原則(13:30-13:50) 2.2.1兩手同時開始及完成動作 2.2.2除休息時間外,兩手不應同時空閑 2.2.3兩臂之動作相反,同時對稱 2.2.4盡可能以最低等級動作式作 2.2.5物體之動量盡可能的利用之 2.2.6連續曲線運動較方向突變直線運動為佳 2.2.7工具物料應置於固定處所 2.2.8工具物料裝置依工作順序排列並置於近處 2.2.9利用重力餵料,愈近愈佳 2.2.10適當之照明(14:00-14:50) 2.2.11工作臺適當舒適 2.2.12盡量以足踏/夾具替代手之工作 2.2.13盡可能將二種工具合併 2.2.14工具物料預放在工作位置 2.2.15手柄接觸面積盡可能大 2.3器具、治工具與設備的運用原則 2.4工作環境的應用原則 |
3.流程程序法(流程法)(15:00-17:00) 3.1目的 (15:00-15:50) 3.2應用范圍 3.3功用 3.4名詞及符號釋義 3.5流程圖之改善范例介紹(16:00-17:30) 3.5.1程序文件流程圖 3.5.2作業指導書流程 3.5.3 ISO9001/2000年版展開表 | |
4.5×5W1H法(五五法) (09:00-10:50) 4.1手法名稱釋義 (09:00-09:50) 4.2目的 4.3意義 4.4實例演練 A)基本法則(10:00-10:50) (1)相反法則(6)更換法則 (2)並圖法則(7)替代法則 (3)大小法則(8)模仿法則 (4)例外法則(9)水平法則 (5)集合法則(10)定數法則 B)與手段與目的法則的結合流程 現象→表面原因→接近真困→真因 | 5.人機法(11:00-13:50) 5.1手法名稱釋義(11:00-12:00) 5.2目的 5.3意義 5.4應用范圍 5.5功用 5.6名詞釋義 5.7人機配合圖表介紹(13:00-13:50) 5.8舉例說明 5.9閑余能量分析說明三則 5.9.1機器閑余 5.9.2工作閑余 5.9.3工作與機器之配合 |
6.雙手操作法(14:00-15:20) 6.1目的(14:00-14:50) 6.2意義 6.3應用范圍 6.4功用 6.5名詞及符號釋義 6.6范例介紹(14:50-15:20) 6.7繪圖注意之點 | 7.工作抽查法(15:30-17:00) 7.1意義(15:30-16:00) 7.2工作抽查之實驗 7.3工作抽查之應用 7.4工作抽查之好處 7.5工作抽查之技巧 7.6工作抽查之要點 7.7以不同的對象進行層別與分類(16:00-16:20) 7.7.1機械工作之分類 7.7.2人員工作之分類 7.8應用例子 7.8.1標準時間設定之應用(16:20-16:50) 7.8.2工作績效衡量 |
8.測驗(16:50-1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