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IE起源于美國,是在泰勒科學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應用性工程技術學科,強調綜合地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產品質量,而使系統處于最佳運行狀態而獲得巨大整體效益。美國、日本、及泰國東盟等國家都將其視為促使經濟騰飛的法寶。IE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一系列非常實用而規范的技術、方法和工程程序,是企業通向世界級制造系統,實現企業競爭的必由之路。
企業的競爭從只關注品質的時代轉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優品質的全面發展。社會的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深入到每一個部署、每一個關節挖掘自我潛能,減少浪費,提高效率,實現企業飛速發展。
IE工程在企業中的作用:
1、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并進行改善,防止發生
2、消除工作中的浪費、勉強和不均衡
3、實現低成本生產
4、工作標準化,提高效率
5、提高按時出貨率和平穩度
6、專業和投入,增強客戶滿意度
通過學習使學員能夠把技術與管理有機結合,對企業進行工業簡化(Simplification)、專業化(Specialization)和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的IE管理,從制定做出標準,勞動定額工時,工藝流程到現場管理優化直至全公司生產管理系統優化、改善都能發揮IE技術管理的作用。
1天(7小時)
1、IE技術基礎 (1)IE的原理與發展歷史 (2)IE技術的核心內容和追求目標 (3)工廠如何活用IE思想 (4)訓練員工用IE的眼光看問題 | 2、生產力與生產效率的衡量指標 (1)生產效率與企業競爭力 (2)效率評價指標 |
3、效率改善的基礎與改善方向 (1)運用IE技術改善的原理、原則 (2)消除瓶頸 (3)現場7種浪費分析 (4)如何減少浪費,保持流程增值 (5)如何快速切換,提高系統效率 | 4、制造程序分析與改善 (1)流程程序圖分析 (2)加工效率的改善 (3)檢查效率的改善 (4)停滯與等待的分析與改善 |
5、動作效率分析與改善 (1)動作分析的要領 (2)動作活性指數介紹 (3)運用動作分析提高動作效率 (4)運用動作經濟原理提高效率 | 6、作業效率分析與改善 (1)人機作業分析 (2)人機配合效率改善 (3)生產線布置的效率分析 (4)工作抽樣方法的應用 |
7、標準工時測定與生產線平衡 (1)標準工時的定義 (2)標準工時的實際測定 (3)PTS預定時間標準法 (4)MOD模特法的原理 (5)如何運用MOD法確定標準工時 (6)如何運用標準工時平衡生產線 | 8、搬運及布置(Layout)的效率分析與改善 (1)搬運及場地布置經濟原則 (2)物流原理與搬運合理化 (3)單元制生產模式 |
9、如何合理組織生產使有效產出最大 (1)生產系統的效率是如何喪失的 (2)如何化解生產波動帶來的損失 | 10、先進生產方式簡介 (1)生產方式的變遷:福特制、GM模式、豐田生產方式 (2)IE技術與精益生產方式的關聯 |
11、工廠實際案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