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企業內部審計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體系,對企業內部進行監督管理,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而如今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無形之中也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因此進行內部審計尤為重要,一些財務人員會提升自己審計的能力,而財務管理內訓便是許多人進修學習的選擇。
了解與內部審計有關的工作要點
明確內部審計融入公司治理的方式方法
掌握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審流程
學習內審的技術方法和實戰技巧
收獲各類內部審計工具的靈活運用
本課程致力于使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從戰略高度認識企業的財務風險,并將企業的財務風險與具體的經營環節中的管理與控制結合起來,從而可以將財務風險管理在本企業落到實處。
本課程將幫助您掌握以風險為導向,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分析和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第一單元:財務審計】
一、內部審計標準
1.管理內部審計職能
2.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標準
3.管理需要——內部審計的工作方法
4.道德規范
二、內部審計和公司治理
5.內部審計和審計委員會
6.內部部門的組織結構設計
7.舉報方案和行為規則
8.與外部審計師合作
9.欺詐發現和預防
三、建立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流程
10.管理內部審計活動
11.內部審計組織與計劃
12.溝通和批準
13.資源管理
14.指導和開展內部審計
15.工作底稿——記錄內部審計活動
16.通過審計抽樣搜樣證據
17.審計報告與內部審計溝通
18.向董事會和高層管理者報告
19.各階段過程的常用文書與表格
四、內審的技術方法與實戰技巧
20.審查書面資料的方法
21.順查法與逆查法
22.詳查法與抽查法
23.客觀實物證實方法
24.盤點、調節、鑒定
25.發現挪用公款、循環入賬、暗炒期貨的蛀蟲
26.找到虛增庫存價值,調節利潤欺騙上級單位的幕后黑手
27.審計調查方法
28.觀察、詢問、函證、調查表
29.學會傾聽的技巧
30.別被審計對象牽著走
31.分析性復核方法
32.內控控制符合性測試
33.舞弊與疏忽的防范
34.風險與控制自我評估
35.數據收集工具和技術
36.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
37.計算機化審計工具和技術
五、內部審計工具下趨勢
38.HIPPA與日漸增長的隱私關注
39.持續性保障審計,XBRL和OLAP
40.內部審計質量保障與ASQ質量審計
41.控制自我評估
【第二單元:財務風險管理】
一、財務風險的識別
(一)風險的含義和類別
(二)財務風險識別
1.籌資風險
2.投資風險
3.現金流量風險
4.利率風險
5.匯率風險
(三)通過閱讀交易對象的財務報表識別風險
二、風險的分析與衡量
1.期望值
2.標準離差、標準離差率
3.風險調整貼現率法
4.財務風險的衡量,還可以用財務杠桿系數
三、財務風險管理制度
新《企業財務通則》第十條規定:“企業應當建立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明確經營者、投資者及其他相關人員的管理權限和責任,按照風險與利益均衡、不相容職務分離等原則,控制財務風險”。
1.財務風險管理的含義
2.財務風險管理的原則
3.財務風險管理策略
(1)財務風險回避策略
(2)財務風險預防策略
(3)財務風險分散策略
(4)財務風險轉移策略
(5)財務風險接受策略
四、建立財務風險監控系統
(一)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與監控
(二)現金流動性(償債能力)、獲取現金能力的監控
(三)獲利能力的監控
(四)長、短期償債能力的監控
(五)資產營運能力的監控
五、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機制
《企業財務通則》第六十三條規定:企業應當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機制(強制性規范),自行確定財務預警標準(指導性規范),重點監測:經營性凈現金流量與到期債務的適配性、企業資產與負債的適配性。及時溝通企業有關財務危機預警的信息,提出解決財務危機的措施和方案。
(一)財務危機預警機制
(二)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方法
1.定性預警方法:四階段癥狀分析法
2.定量預警方法
(1)單變量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利息及票據貼現費用判別分析法;安全率分析法。
(2)多變量分析法:“Z—計分法”。
六、結合企業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
1.加強籌資活動的財務風險管理?;I資風險防范要點。
2.加強外匯風險管理。外匯風險防范的要點。
3.加強投資活動的財務風險管理。投資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及防范。
4.加強資金回收環節的財務風險管理,防范應收賬款回收風險。
5.加強收益分配環節的財務風險管理,防范收益分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