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無論獲得了多大的成就,很多人依然會在生活、情感、工作中遇到很多關于“人”的困惑。在遇到這些困惑的時候,大家往往只能被一些碎片化的文章或視頻中的“心理雞湯”所消費。
認識“人”,無論是自己還他人,是一個嚴肅的事情,是貫穿一生的命題。這樣一個嚴肅的命題,需要系統的學習、獨立的思考、包容的思想碰撞。這些才是學習的本質!也正是真正的心理學家一直在做的事情。
如果你對科學的人格評估有興趣,想要完整而系統地學習,卻有人跟你說可以不用歷盡艱辛,那就是欺騙。但是,一想到“系統學習”,人們就會想到千軍萬馬考研讀研,感到頭皮發麻。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地跨入門檻,系統而有效地掌握并運用心理學,也為了讓心理學知識走出學術研究和心理咨詢,把“論文”寫在社會上,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推出人格評估師初階培訓。
定制內容:心理學流派紛繁,我們選取了實踐與應用性比較強的“性格分析”,作為項目的核心課程。圍繞這個核心課程,我們設置了三門基礎課程:人格心理學、心理測量和變態心理學。由于這三門課的理論內容較為龐雜,我們會根據核心課程的需要進行拆解,精選出跟人格評估直接相關的模塊,讓學員既能了解基礎知識,又能切實掌握人格評估。
專業團隊:鐘杰副教授是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院人格與心理病理學研究團隊的帶頭人,也是國際人格障礙研究學會(ISSPD)的資深會員,在人格評估領域浸潤多年。鐘杰副教授將帶領師資團隊打磨課程,系統地講授跟人格評估相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并設置實操訓練和研討,幫助學員在思辨中形成自己的“人格理論”。
自我成長:很多人學心理學,是因為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中遇到了困惑。通過系統的培訓、前人的探索和對自己的分析評估,學員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人格,追本溯源,覺知行為背后的動因,把握未來成長的方向。
技能加持:單學理論,容易囫圇吞棗,消化不良。人格評估培訓項目將融合自我分析、量表試測、小組討論、案例研討等體驗式的學習,理論實踐雙管齊下,讓學員在實踐中體會、運用和優化理論,切實掌握人格評估的技術,具備人格評估的能力。
職業提升:任何工作,都得跟人打交道。有些人專業能力突出,卻因為跟人打交道能力不足而屢屢受挫。學習人格評估后,學員可以更加科學有效地識人、知人、用人,找到更合適的合作伙伴,深入了解伙伴,尋找最恰當的合作方式。經過系統學習后,學員可以系統掌握人格評估的知識和技能,成為一名勝任力加身的“人格評估師”,在本職工作之外擁有一個實踐性強的斜杠專業。
學制:一年,每個月進行約6小時的課程學習和6小時的小組討論。
學員需要預先安排時間,閱讀文獻、學習課程、體驗人格測評、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每周需要投入6-10小時。
符合入校條件的學員在北大校內上課討論,其他學員通過矚目app進行線上視頻討論。
項目組將根據疫情變化適時調整授課方式,敬請理解。
漢語
49800元/人,涵蓋學費、材料費和證書費
1.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職人員;
2.對人有好奇和關懷之心;
3.渴望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了解自己和他人;
4.希望拓展人格評估在生活和工作各領域的實踐運用(包括但不限于臨床評估、人力資源、銷售營銷和故事創作)
課程分為4大模塊:
模塊一:人格心理學(Personality Psychology)
人格心理學聚焦于對人的理解,是心理學內部的交叉學科,融合了心理測量、心理學史、生理心理學、進化心理學、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文化心理學。跟物理學的大一統理論不同,人格心理學有六大取向,彼此之間的差異遠遠多于共識。
我們會探索人格心理學的重要議題,概覽各家觀點,并深入講解重點理論,讓學員在思辨后形成自己的“人格理論”;講述各位理論大家的生平故事,觀察他們的人生經歷如何塑造他們的觀點,觀照學員的“人格理論”跟自身經歷的關聯;深入淺出地講解心理測量的原理,請學員體驗各種人格測評工具,感受和辨析各種工具的優劣。
模塊二:變態心理學(Abnormal Psychology)
變態心理學專注于心理疾病和病態人格的診斷、分類和治療。人格是長期穩定的模式,心理疾病是相對短期的變化,但二者會相互影響,而且有時會讓個體表現出相似的狀態(例如抑郁型人格和抑郁癥患者都容易對他人失望),需要在分析時區分鑒別。
心理疾病種類繁多,我們只遴選了容易跟人格混淆的部分,即情緒障礙、行為障礙和精神障礙。在講解時,我們不僅描述現象學表現,更融合心理病理學的知識,深入呈現病因和病理機制,讓學員真正理解心理疾病,可以透過行為表象,進一步搜集有效的線索,區分人格和心理疾病。
模塊三:性格分析的理論與實務(Character Analysis)
在人格心理學的不同取向中,精神分析對人格的洞察最為深刻,其中的性格分析學派開創了系統的人格分類和分析方法。
在臨床和教學實踐過程中,鐘杰博士整合和優化了前人的理論,提出獨特的性格坐標理論,運用到親密關系、電影創作、人力資源、服刑人員管理等領域。學員可以通過理論學習掌握性格的核心和本質,并結合具體案例分析獲得推演個體人格的能力,學會在工作和生活中觀察、識別和應對具有相應人格類型的個體,也借此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模塊四: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
人格評估,是內心世界的偵探,對評估者的理性、感性和覺察能力都要求極高:有強大的理性思辨能力,才能梳理和剖析測量結果,琢磨分析對象的言語和非言語信息;有敏銳的感性,才能捕捉和運用自己的直覺和感受,用“自己”作為工具來彌補測量的不足;有既卷入又超然的覺察,才能借由觀察自己跟對方的互動來評估和推斷對象的人際模式和行為動機。
最難的是,人格評估沒有一錘定音的“正確答案”,而是不斷累積線索、不斷接近真相的探索過程。這要求評估者既能不滿足于已知,保持對未知的開放和好奇,又能夠耐受當前“不知”帶來的焦慮和無能感。
為了培養評估者本人,我們設置了小組討論,由1-2位帶領者和4-6位學員組成小組。在小組討論中,成員輪流報告人格評估的材料,包括測評的結果、自我評估分析、對他人的評估分析、其他工作中的互動。小組帶領者將致力于創設和維護非批評的、接納的討論氛圍,并刺激和激發討論,跟所有學員一起呈現材料激起的感受,還原報告者在工作中的情感和情緒動力,也觀察和探討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此時此刻的人際互動。
通過小組討論,學員的理性、感性和覺察能力都會得到提升,為評估分析工作做好準備。
鐘杰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注冊系統注冊督導師,國際人格障礙研究學會(ISSPD)會員,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會員候選人
王婷婷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人格與心理病理學實驗室研究助理,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
完成全部規定的課程及學習任務,接受現場問答和案例評估的考核,成績合格,將獲得北京大學頒發的結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