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干勇老師簡介
學術論著和專利
根據2020年3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干勇先后發表論文140余篇,出版著作3部;獲準專利24項,其中發明專利15項。
科研綜述
干勇長期從事鋼鐵冶金領域連鑄工程與新技術基礎理論、技術集成研究和近終形、高效連鑄等方面的工程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首次提出了亞快速凝固的CET自由晶粒的半定量計算公式,建立了伺服振動系統兩級固定匹配控制模型,結晶器電磁約束、電磁制動工程分析計算方法,結晶器彎月面綜合計算模型,帶液芯壓下過程的傳熱及應力變形耦合模型和仿真軟件;研制成功了國內首臺半工業化和工業試驗薄板坯連鑄機組,在橢圓雙曲面結晶器理論設計、水口及保護渣方面對薄板坯連鑄技術發展有進一步創新;主持了高效連鑄關鍵裝備及系統技術的開發,形成具有自主產權的高效連鑄軟硬件配套工程技術,推廣了以獨特的連續錐度結晶器、板簧導向振動、連續矯直為核心的方坯高效連鑄技術 。
資歷背景
干勇,冶金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研究總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
干勇于1970年從東北工學院熱能工程專業畢業后進入四川內江電力修造廠工作;1979年考取上海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1987年獲得鋼鐵研究總院博士學位,之后留在鋼鐵研究總院煉鋼室工作;1994年出任連鑄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出任鋼鐵研究總院院長,同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9年至2011年擔任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2010年至2014年擔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2012年出任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2012年出任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第一任會長。
干勇長期從事冶金、新材料及現代鋼鐵流程技術研究。
承擔項目
干勇主持國家十一五重大支撐計劃項目“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技術”的研究工作,并擔任鋼鐵行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和中國科協先進材料學會聯合體主席、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編制專家組組長。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0年3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干勇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及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
教育思想
2016年4月干勇回到母校,在參加上海大學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揭牌儀式,期間就“大學階段最重要的是學什么”寄語上海大學學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在創新驅動戰略中,通過學校的開放式教育,掌握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大膽創新,大膽向舊體制、舊機構、舊知識結構挑戰,充分利用當前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所學專業進行跨學科交融。
講座報告
2014年5月20日,干勇應邀為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廣大師生和相關人士作了一場題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學術報告。
2016年12月22日,干勇應邀在西北工業大學東會議室為師生做了題為《制造業強國戰略與十三五新材料發展規劃》的專題報告。
2019年4月2日,干勇做客中國計量大學明德院士講壇,為材料學院師生做了題為《制造業強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學術報告,分享了國際上新材料技術發展趨勢、中國制造2025中新材料之重要性,解析了中國發展材料產業化的空間和瓶頸、提出了新材料測量成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戰略重點。
2019年5月13日,干勇參加在北京科技大學建龍報告廳舉行的工程技術名家講壇第五講,以《制造業強國新材料發展戰略》為題做專場報告。
2019年5月16日,干勇應邀參加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的“華園講壇”報告會,做了題為《制造業強國新材料發展戰略》的主題報告 。
人物評價
干勇是中國材料、冶金、現代鋼鐵流程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中國工程院評)
干勇畢業后來到鋼鐵研究總院工作,從科技項目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把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鋼鐵事業。幾十年的研究探索,干勇在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為中國連鑄事業做出了貢獻。(上海大學評)
免責申明:
本文來自源互聯網,僅供閱讀,如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
未能查詢到您想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