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鄧超老師簡介
學科專業
歐美近現代史,太平洋與太平洋國家史
講師資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博士后,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和波鴻魯爾大學訪問學者。
研究領域
歐美近現代史
世界社會主義史
國際關系史
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合著)
1.《當代西方新社會運動研究》,社科文獻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第一版,合著,本人承擔第二章“當代西方和平運動”的撰寫,約4.5萬字。
二、核心期刊論文
1.《試論國際傳播在國家形象塑造中的局限性》,發表于《現代傳播》2006年第2期,獨著,4千余字。
2.《“美國例外論”初探:問題和方法》,發表于《科學社會主義》2010年第1期,獨著,7千余字。
3.《美國進步主義時期的社會控制與社會主義運動的衰落》,發表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第4期,獨著,8千余字。
4.《進步主義改革對美國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發表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年第1期,獨著,8千余字。該文獲得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1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5.《桑巴特問題的探究歷程》,發表于《史學理論研究》2013年第2期,獨著,15千余字。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世界史)》2013年第6期全文轉載。
6.《論當代西方和平運動的主要發展趨勢》,發表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年第4期,獨著,8千余字。
7.《比利時社會主義運動:從棉花起義到制服革命》,發表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6年第2期,獨著,12千余字。該文被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和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編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6》全文轉載。
8.《論社會主義運動興衰的體系根源》,發表于《史學理論研究》2016年第3期,獨著,15千余字。
9.《對普列漢諾夫評價的幾點思考》,發表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7年第2期,獨著,12千余字。該文被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和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編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7》全文轉載。
10.《美國早期社會主義史新探》,發表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年第3期,獨著,14千余字。該文被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和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編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8》全文轉載。
11.《加拿大左翼政黨的歷史與現狀》,發表于《當代世界》2018年第11期,獨著,5千余字。
12.《美國共產黨建立過程的跨國因素及其影響》,發表于《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9年第6期,獨著,13千余字。
13.《馬克思恩格斯“太平洋時代”思想的理論邏輯與現實意義》,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0年第5期,獨著,10千字。該文獲2020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好文章”獎勵。
14.《“英美霸權和平轉移論”的底層邏輯》,發表于《太平洋學報》2021年第8期,獨著,13千余字。
三、一般論文
1.《美國與西歐社會主義運動歷史條件的比較研究》,發表于《世界史論壇》第一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獨著,約15千字。該文獲得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12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亦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歷史進程中的中國與世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
2.《加拿大社會主義政黨發展歷程回顧》,載于《加拿大政策發展報告2017》,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年8月版,獨著,7千余字。
四、一般文章
1.《一戰加速社會主義運動分化》,發表于《參考消息》2014年7月18日特別報道版,獨著,約6千余字,同年被收入上海遠東出版社主編《一戰100年與中國大變局》。該文亦被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和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編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4》全文轉載。
2.《民族英雄是國家精神造就者》,載于《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8月17日總第449期之《社科院專刊》,獨著,1.4千余字。
3.《求索脫貧路探問井岡山》,載于《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9月14日總第452期之《社科院專刊》,獨著,2.6千余字。
4.《江西井岡山:不忘初心率先脫貧》,載于《改革開放與中國縣域發展》,社科文獻出版社2018年12月版,合著,本人承擔部分內容。
五、譯著
1.《世界歷史上的消費主義》,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獨譯,約200千字。
六、主持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美國社會主義例外論”研究》
2.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2批面上資助項目《西方社會控制思想研究》
免責申明:
本文來自源互聯網,僅供閱讀,如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
未能查詢到您想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