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老師簡介
華生——著名經濟學家
198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現任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校長,中國僑聯華商會副會長、北京市僑聯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兼任燕京華僑大學(又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學院)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南大學、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履歷
1967年初中畢業(yè),次年在蘇北淮安下鄉(xiāng)插隊,5年后進當地工廠務工,曾任車間主任。
1978年至1982年在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yè)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2年至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財政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85年開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任微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全國青聯委員,同時參加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后師從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獲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7年1月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
1991年至1995年應聘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任教。其間參與組建了我國駐英使館指導的留學人員科技企業(yè),
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回國出任原國家教委批準設立的牛津劍橋國際高科有限公司董事長,近年來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
華生是影響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制度變革(價格雙軌制、資產經營責任制、股權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動者。1984年在首屆全國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會議上,他因與同伴提出放調結合的價格雙軌制改革思路被國務院采納成名。價格雙軌制在1985年正式實行,到1992年,中國以放調結合的雙軌制方式基本完成了向市場價格的過渡。
1985年,以華生為首的研究團隊提出企業(yè)改革的核心是從產權關系入手,區(qū)分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與資產所有者職能,專設國有資產管理總局,建立獨立的國資管理體系,政資、政企分開,作為國有資產的責任人,競聘企業(yè)經理,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的改革方案,1986年在向國務院專題匯報后,組織了在長春、武漢、南京、重慶等地的試點工作。1988年,國家首次設立國有資產管理局,1995年,原國家經貿委、勞動部發(fā)布“國有企業(yè)資產經營責任制暫行辦法”,2003年中央決策設立國資委,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在全國正式建立,標志著作為經濟改革中心環(huán)節(jié)的國企改革進入了國資管理和改革的階段。
1998年2月,華生在我國權威經濟理論刊物《經濟研究》上發(fā)表文章,首次提出A股含權和股權分置改革問題,認為中國股市在表面繁榮背后存在日益增大的制度風險,需要盡早糾正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產權關系不清的制度缺陷,包括可用贖買流通權的辦法讓非流通股恢復流通。2005年初,中央決策啟動股權分置改革后,在股改的各個主要階段,華生先后五次在《中國證券報》以頭版通欄發(fā)表長篇論文,成為推動股權分置改革權威的理論聲音。在中國證券會組織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股權分置改革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證券市場開始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華生在2001年7月1日在股市接近最高點時發(fā)表《漫漫熊市的信號》一文,準確預見了長期熊市的來臨;并于2005年5月10日股指即將逼近1000點時發(fā)表《市場轉折的信號》一文,斷言熊市正在死亡,市場即將見底轉折;而在2006年5月10日股改一周年之際,又發(fā)表《迎接證券市場的新時代》一文,預告了股市新時代的到來。2007年5月10日后,先后發(fā)表《市場過熱的信號》,《市值遠超GDP的虛胖與警示》等文,預見了市場的長期大調整。因此,他被廣泛認為是對中國證券市場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
人物評價
華生教授是影響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變革即價格雙軌制、資產經營責任制、股權分置改革的提出者、推動者
出版圖書
城市化轉型與土地陷阱
中國改革
中國股市
所獲榮譽
華生曾獲孫冶方經濟學獎,中央國家機關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并著有由英國麥克米蘭公司出版的英文專著和《中國股市的經濟學思考》等書。
2011年,獲中國經濟理論創(chuàng)新獎。
2018年12月,受聘為東南大學首批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2022年11月,華生以1.2億元人民幣捐贈總額位列《2022衡昌燒坊·胡潤慈善榜》第37名。
老師課程預約:13910736323楊老師
免責申明:
本文來自源互聯網,僅供閱讀,如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
未能查詢到您想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