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消費行為學——揭開消費者背后的心理
什么是消費行為學?
消費行為學是研究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所表現出的行為以及背后的心理機制的學科。 這個領域可以幫助商家洞察消費者的內心需求,了解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從而設計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營銷策略。
需求和需求誘因
人們由于不同的個、環境和文化背景,其對不同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同。這個需求來源于個人和周圍環境的需要,例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和社交需求等。這些需求是購買行為的驅動力,而商家通過各種營銷策略來刺激這些需求的誘因。例如,保健品廣告會強調“健康”的誘因,時尚品牌則強調“獨特”和“流行”。
決策過程
購買決策過程通常由5個階段:需要識別、信息搜索、評估替代品、購買決策、后購買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會在價格、品牌、口碑和服務等因素之間做出權衡。例如,如果在評估替代品階段,消費者發現另一種產品的特點更符合自己的需求,那么他們可能會決定最終購買這個產品。
品牌影響
品牌是一個產品的身份和價值的象征。消費者通常會選擇熟悉和信任的品牌。品牌的形象、聲譽和信任都可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這種影響會隨著品牌的不斷推廣和改進而不斷增強。
心理學因素
消費行為是一種基于心理驅動力的行為。各種心理因素,例如自尊心、歸屬感、占有欲和好奇心等都可以在消費行為中起到巨大作用。這些因素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并直接影響其對產品和服務的總體滿意度。
參考資料
消費行為學,美國營銷學雜志,2021年6月
《消費行為學——行為和心理》,大衛·索洛蒙和楊賢容,2021年6月
《消費行為與市場營銷——實踐》,費開瑞等,2021年7月
免責申明:
本文來自源互聯網,僅供閱讀,如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
未能查詢到您想要的產品
未能查詢到您想要的文章